近期,噻蟲嗪、噻蟲胺價格出現(xiàn)反彈,其中噻蟲嗪市場價格從今年4月歷史最低點的6萬元回調至如今的6.6萬元,大廠集中停止報價,業(yè)內判斷有重新站上7萬元的趨勢。
進一步拆分,噻蟲嗪兩大關鍵中間體,噁二嗪工廠報價4萬元,成交3.5萬(接近歷史最低價), CCMT 工廠報價3.5萬(突破曾于2015年到達過的歷史最低價),這兩個n-1中間體都已觸底,當前漲價應屬于底部回調。
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噻蟲嗪以及關鍵中間體產能如下,中國噻蟲嗪建成產能將近30000噸,今年整體開工率應該接近50%,印度建成產能 10500噸左右,今年Deccan開工率60%(主要定制生產),其他印度企業(yè)整體開工率較低。
噻蟲嗪產業(yè)鏈特點是中間體產能相對集中,CCMT和噁二嗪都主要來自中國3-4家頭部企業(yè),而且印度的這兩大中間體也基本由中國供應。
據印度讀者調研反饋,2022-2023年,12個月內印度共進口CCMT和噁二嗪各8600噸,進口量都比較穩(wěn)定,不論來源國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,最終生產國基本都是中國。根據調研,印度噻蟲嗪折原藥Deccan出口近4000噸,其他企業(yè)4300噸,另外有1000噸用于印度國內市場,印度整體產量在10000噸左右。中國噻蟲嗪出口量折百預計在8000-10000噸,另外中國本土需求2000噸上下。綜上,全球噻蟲嗪年需求量大約20000-25000噸且長期穩(wěn)定(巴西是當前噻蟲嗪最大的市場,一旦禁用基本預告這個產品的末路)。
雖然大多數中間體印度采購自中國,但是據讀者反饋印度的采購價格甚至要低于我國市場價格,印度噻蟲嗪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并不弱于我國,究其原因:
1. 是我們出口商將退稅讓利給了客戶,比如國內3萬元的價格,印度拿貨價可能是2.7萬;
2. 是因為我國整體產能過剩,重復建設普遍存在,隨著市場下行壓力不斷加大,企業(yè)面臨生存壓力。
據AgroPages初步統(tǒng)計,2019年至今我國有 300多個農藥產品存在投資建設的申報,到今年,越來越多的產品可能達到了建成投產的階段,隨之而來的是又一輪產能過剩,疊加全球經濟下行周期以及西方主導的產業(yè)鏈″重構″,我國企業(yè)面臨的壓力劇增。行業(yè)呼吁詳細考察理性規(guī)劃,盡量避免過度的重復建設,另外也呼吁一定的政策調整來協(xié)助農化行業(yè)度過難關。當然,也許殘酷內卷也會加速中國農藥的技術創(chuàng)新,化合物創(chuàng)制以及產業(yè)重構。
來源:世界農化網